当云上有了落脚处

aiyipoi
12
2022-01-13

起初,只是想让朋友们能真正并肩活下去。

在《饥荒》的世界里,真正的威胁从来不是饥饿,而是季节的暴虐:
寒冬冻彻骨髓,酷暑灼烧理智,春雨连绵不绝,引来疯长的触手与梦魇。
深入洞穴——那幽闭、错综的地下迷宫——黑暗如潮水般涌来,稍有不慎,便会引来查理女王关爱。

常常需要清理的蜘蛛巢穴,或为收集足量的肉与网,或为避免进化为蜘蛛女王。
这本是 routine 操作:引怪、拉仇恨、逐个击破。
可本地主机联机时,网络延迟让这一切变得致命——
你点了一下,角色却半秒后才移动,蜘蛛已经成群扑来;
你想撤退,却“一步一回头”,卡在原地被围殴致死;
最惨的是,刚进洞穴,画面冻结,几分钟后便返回游戏主界面。

网络成了比蜘蛛更难缠的敌人。

于是我想:不如在云端搭个服?
选了台轻量服务器,Ubuntu或Centos,部署 DST 集群,配置自动备份与心跳守护。
SSH 登录的那一瞬,熟悉的终端光标闪烁,像老友点头致意。

这台机器不依赖谁的家用宽带,也不受制于谁的网络位置,
它安静地运行在某个数据中心,
成为一个中立的坐标,让所有人的操作,终于能在同一帧里同步。

而当服务器稳定运行,资源尚有余力,我开始想:
既然这片“云”已在手中点亮,
能不能让它多承载一点别的东西?

这大概就是搞技术的人特有的直觉——
看到空闲的端口,就想通一条路;
看到剩余的磁盘,就想存点故事。

念头一起,行动便跟上了。

我注册了域名:aiyipoi.com。
AIYIPOI,这是我在无法输入中文“猫与纸鸢”时的另一个代号。
而在文字之间,我依然偏爱写下“猫与纸鸢”四个字——
它更柔软,更像一段深夜独白。

建站的过程平静如常。
Hugo 生成静态页,Nginx 托管,Let’s Encrypt 自动签发证书,整个流程像写一段可预测的程序。
域名备案按部就班,公安备案扫码完成——
没有波折,也不需呐喊。
就像完成一次实验:环境准备、代码提交、部署上线,绿灯亮起,服务可用。

但我知道,
真正的“可用”,是你开始愿意往这个地方放东西

于是我把通关某款叙事游戏后的沉默记下来,
把巷口那碗汤头清亮的拉面画成文字地图,
也记录某个凌晨,如何用一行 journalctl 找到服务崩溃的根源。

这个网站不追逐流量,也不迎合算法。
它只是我好奇心的“日志文件”:
对机制的拆解,对味道的复刻,
对一个配置项反复调试的执拗。

它运行在那台曾只为《饥荒》而启的服务器上,
像数字世界里的一小片自留地。
种代码,也种情绪;跑服务,也存记忆。

有时候我在想,
技术真正的浪漫,不在于它多复杂,而在于它能安放什么
一个 IP 地址,可以成为朋友并肩作战的战场;
一个域名,可以成为思想落脚的港湾。

而我,恰好有能力,
把“我想试试”变成“它在运行”。

—— 猫与纸鸢

动物装饰